宋应星“穿越”400年再成文化使者
在全国巡演已百余场的《天工开物》,正不断在海外激荡出新的浪花。未来,一场场穿越数百年的明制美学盛宴,将在世界各地开展更大规模的巡演,搭建起文明互鉴的生动舞台。
在全国巡演已百余场的《天工开物》,正不断在海外激荡出新的浪花。未来,一场场穿越数百年的明制美学盛宴,将在世界各地开展更大规模的巡演,搭建起文明互鉴的生动舞台。
12月5至6日,舞剧《天工开物》即将在广州白云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连演两场。自2024年巡演开启以来,该舞剧即将第三次登陆羊城。
1637年,《天工开物》这部古代科技巨著,奇迹般地诞生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这座小城,不是历史的偶遇,而是学术生态、个人际遇、经济地理与思想激荡在特定时空完美共振的结果。下面,我从四个维度,结合具体历史细节与案例,深入剖析《天工开物》成书于新余市分宜县的深层原因
10月17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新闻发言人胡兆明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及非洲新媒体平台Startimes On《看中国》专区,发布了舞剧《天工开物》谢幕表演的演出视频,向世界分享推荐江西。
2025 年9月30日晚,随着山西大剧院・大剧场内最后一束灯光渐暗,陆川导演首部跨界舞剧《天工开物》在龙城首演圆满落幕。这场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联袂打造,多单位联合出品的“文艺界大作”,以三场座无虚席的演出,为太原观众带来了兼具科技底蕴与艺术魅力的视听
他出生之时,家、国双衰——比国家衰落得更快的是他的家族。从三代俱封尚书的高光家族,到暗淡无光的普通家族,只用了三四十年。
一本《天工开物》,承载着分宜深厚的科技基因;一场文化盛宴,点燃了城市的现代活力。9月25日至28日,“天工开万物·分宜迎客来”主题系列活动吸引各界目光。活动深入挖掘《天工开物》的当代价值,通过“荣归启航”精品舞剧、“星耀落成”主题场馆、“可玩可购”的天工大集非
当现代人捧着火锅蘸料里的酱油大快朵颐,或是用嫩滑的豆腐炖出一锅鲜汤时,可曾想过这些餐桌常客的诞生,竟藏着明代“科技狂人”宋应星的智慧密码?在《天工开物》这部“古代版《舌尖上的中国》”里,酱油酿造与豆腐制作不仅是味觉革命,更是古人用“黑科技”改造自然的硬核操作。
《天工开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被视作“中国的狄德罗”。这部以《天工开物》为题材的舞剧,通过舞蹈、影像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天工开物》这本记录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活”了起来,
在中国科技史中,明代科学家兼思想家宋应星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天工开物》蜚声中外,是世界古典科学名著。书名“天工开物”意思是将自然力与人力互补,通过技术开发万物,换言之,即以天工补人工、开万物,宋应星以此表述其技术哲学思想,也用以命名其著作。全书十八章包括谷
陆川导演作品“现象级”舞剧《天工开物》下周五开演即将点燃"冰城"28城巡演89场综合上座率超95%累计观众70000+全网流量突破7亿“天工男团”技惊四座被称为“舞剧界的大片”现场观众谢幕时高呼「震撼」“明制美学极度震撼”“天工男团的滞空感绝了”福利《天工开物
从一页纸,到一行字,再到10万字、123副插画、130+项生产技术和工具、30+行业科学数据,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而其作者宋应星,则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